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宝鸡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结合我市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四城”建设目标,履职尽责、主动作为,以西部传感器产业园为抓手,着眼长远,统筹谋划,全力推进传感器产业发展。
1.高度重视,统筹谋划。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装备制造业名城的总体思路,我们主动作为,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挖掘工业发展新动能,与渭滨区共同研究,起草印发了《全市传感器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传感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起草了《陕西智能传感器产业链推进方案》,列入全省《关于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23个重点产业链专项推进方案之一。同时,积极与中省沟通协调,力争得到省上支持,我市传感器产业已经列入《国家“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陕西省“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西部传感器产业园被省工信厅命名为“陕西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园”。
2.加强交流,开拓市场。聚焦“强优势、补短板”,积极与国内外企业和行业开展交流活动,宣传我市产业优势,提升宝鸡传感器产品知名度。一是借鉴外地经验,把握发展方向。由市县领导带队,先后多次赴长三角地区开展走访活动,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广泛寻求合作,形成了《赴江苏考察传感器产业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加大产销衔接,提高产品知名度。组织参加中国第七届电子信息博览会、传感器高峰论坛等大型展会,进一步拓宽市场,扩大我市传感器产业的知名度,我市传感器产品已远销全球90余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第七届电子博览会上,现场签订5万套产品订单,接待来访客户3000人次,与200户国内外企业达成意向协议,受到国家工信部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广泛关注。三是突出行业重点,开展专项对接。先后举办全市传感器推介会、“智惠宝鸡”传感器科技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吸引了来自法国的CA集团、美国的GE公司,以及山东、四川、北京和重庆等地企业参会参展,进一步加强我市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深度合作。
3.创新驱动,强力推进。针对我市传感器企业人才、技术等瓶颈,加强与省内高校的产学研合作,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组织开展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市工信局、科协组织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先后3次深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共征集合作意向86条,其中项目共建27条、课题研究15条、人才培训21条、技术创新23条,现场5户企业与专家达成合作。二是建立创新研发基地。积极与省内高校院所对接,开展产学研活动,与西工大合作,挂牌成立了智能传感器研发中心。市科协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在我市成立了传感器科技创新服务站和院士工作站。这些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将有力推进我市传感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三是深入开展大企业技术交流。为了加快传感器产品与我市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配套,先后多次由市县工信局牵头,传感器科协配合,深入吉利、石油机械、中车时代等企业开展面对面的技术交流,我市传感器企业与石油机械已进行深度合作。四是转变产业发展模式。近两年,我市传感器企业转变观念,加快推进产品向中高端迈进,依托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了智能传感器子平台,兴宇腾、宝鸡睿科等企业入驻,推动企业由单一提供产品,向“产品+服务+物联网”全生命周期转型。麦克、群力电工被国家命名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兴宇腾获得国家企业上云典型案例,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4.营造环境,强化扶持。一是转变作风,提升服务能力。近两年来,市工信局开展领导包抓帮扶活动,明确提出每月不少于一次走访企业,先后多次走访企业,解决在项目用地、资金等方面的问题20余起。渭滨区唱响“双学双树一争创”工作作风,扑下身子,甘当“店小二”的精神,为企业争创最佳投资环境。二是积极争取资金,加强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中省资金,麦克、群力电工、兴宇腾、睿科、恒瑞等企业先后获得省级转型升级设备奖补、科技创新、首版次软件等领域支持600多万元。渭滨区政府从军民融合专项资金中专门划拔部分资金支持传感器产业发展。三是成立机构,积极推进。市工信局指导先后成立了宝鸡传感器协会,陕西传感器战略联盟,搭建起政府与市场、跨地区、跨行业的沟通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聚力实施工业强市“1459”工程,支持渭滨区建设西部传感器产业基地,积极协调扩展园区面积,将传感器产业基地规划面积扩展到1500亩,建立创新创业区、中央商务区、产业聚集区和智慧应用区四大版块,形成西北具有影响力的传感器产业基地。
感谢你们对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真诚的希望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得到你们的支持和帮助。以上答复如有不足,敬请批评。
宝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8月1日
(联系人:高武孝, 电话:326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