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产业发展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2-08-02 14:39 浏览次数:

产业是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深刻揭示科技创新必须与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同向发力、协同联动、互促提高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科技经济结合不紧密、产品附加值偏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亟需通过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转变。

认识“双链”融合重要价值

产业链是客观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集合,创新链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力量,产业链与创新链就像是人的身体和大脑,必须相互依存、彼此融合、共同升级。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创造,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产业链韧性和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双链”融合是提高产业链韧性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产业链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联系而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涵盖原材料生产、技术研发、中间品制造、终端产品制造乃至流通和消费等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全过程,是产业组织、生产过程和价值实现的统一。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我国产业链韧性较强但仍面临严峻挑战,需要通过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进行技术研发项目前瞻布局,利用科技创新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卡脖子”瓶颈约束,推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通过创新让产业链各环节实现价值增值,依托创新链促进产业链升级,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创新高地。

“双链”融合是增强创新动力和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路径。创新链是从创意到产品的过程,是一条由基础研究、技术突破、应用开发、试制改进等多环节形成的链式结构,既包含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创新创意萌发过程,又包含大量求真务实、实证探究的产品试制改进过程,还要经过充满风险挑战的“死亡之谷”和“达尔文之海”,是一个高知识技术密集、高资本投入和高风险的过程,容易出现科技与产业脱节、成果转化不畅和链条中断等现实问题。为此,需要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发挥产业链带动创新成果工程化和落地应用作用,使产业链成为创新链落地生根的载体。同时,通过产业创新发展对创新链发展提出新需求,进而推动创新链升级并催生新的创新链,依托产业链实现创新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产业领域纵深发展。

“双链”融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些重要论述,既从理论上揭示了经济活动中产业链与创新链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协同发力的运行规律,也从实践上指明了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的主要路径、方向和重大举措。我们要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通过创新引领筑牢实体经济基础,提高发展质量,夯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基。

准确把握发展新趋势

当前,受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分工格局、运行逻辑、规则体系、竞争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其一,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深度调整,原有“大三角”分工格局逐渐支离破碎,新“三足鼎立”分工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受俄乌冲突搅动全球能源格局、欧洲能源来源多元化、各国推动生产制造环节本土化区域化、跨国公司布局分散化多元化等因素影响,北美、欧洲、亚洲等“区域内”循环和经济联系不断增强,原有全球“大三角”分工格局加速调整,北美供应链、欧盟供应链和亚洲供应链等区域供应链“三足鼎立”格局加速形成。

其二,世界产业链创新链运行逻辑深度变化,安全因素在各国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中的权重上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各国充分认识到产业链本土化的重要性,将相关产业迁回本土的意愿变得更为强烈。俄乌冲突使很多国家更加重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各国纷纷通过加强资源整合和“保护性措施”减少对外依赖,关键原材料、制药、医疗器械和防疫物资等行业就近和本地化生产或成为重要趋势。

其三,产业创新范式发生重要变化,国际竞争逐步由个体竞争向群体竞争、集群竞争、链条竞争和生态竞争转变。当前,全球产业竞争范式深刻调整,国际产业和创新竞争正在从产品竞争、个体竞争升级到产业链群和产业生态之间的竞争,分工深化、协同互补、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创新成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政府支持政策也从重视单一产品制造和技术突破逐步向重视系统集成、生态营造、集群建设、产业链升级、自主可控转变。

找准关键处落子布局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双链”融合发展,不仅要明确融合发展的目标和意义,把握趋势变化,更需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找准“双链”深度融合的结合点、联结点和发力点,在关键处落子布局。

通过“双链”融合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作为经济增长的两个支撑点,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但是,二者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当前,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是主要矛盾,其中既有科技创新不足导致的生产力问题,也有外部打压导致的“断供”问题,还有体制机制约束导致的生产关系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靠创新,通过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面向产业链上下游高端环节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可能“断供”的产业链重点环节加紧部署创新链,深化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

通过“双链”融合支撑国家重大任务需求。创新要以社会需要为目的。马克思认为,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顶点,同样要发现、创造和满足由社会本身产生的新的需要。为此,“双链”融合发展必须紧密围绕支撑保障疫情防控、粮食安全、“双碳”等国家重大任务需求,快速汇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形成重大科学研究成果,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比如,要加强农作物良种研发攻关和新品种示范推广,支撑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加强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技术、材料和装备开发,布局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通过“双链”融合壮大新兴产业。产业是经济的主体,推动“双链”融合发展必须要明确产业重点,聚焦重点发力。其中,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产业创新活跃,是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力量,是推动“双链”融合的重中之重。一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特点,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所在。要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二要加快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一头连着创新、一头服务于新兴产业,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黏合剂。要以智能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发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推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支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三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未来产业代表着前沿科技和重大技术变革创新方向。应加快前瞻部署,在前沿技术孵化、多元化投入、早期市场培育和产业生态营造等多层面构建新的政策支持体系,以“技术催生需求、需求引领产业”促进未来产业发展,推动未来产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量。

通过“双链”融合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产业生态主导企业是产业链的主导者、规则制定者、生态构建者,对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创新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培育,通过支持底层技术研发、抢占新赛道、推动国际化发展和强化软硬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生态,提升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整合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持久发展能力。我国应抢抓“双链”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强大国内市场、绿色低碳转型机遇,注重产业政策与创新政策协同,加大对实体经济和创新企业的精准扶持,持续完善软硬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优势企业以核心技术、关键产品、创新能力、自主知名品牌、标准制定、营销网络为依托,增强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能力,加快成为全球产业链创新链的重要主导力量。